淺談「心靈感冒」,身邊親近的人有憂鬱狀況時,我能做什麼?

人的情緒分成正向和負向,如果心情只是短暫的陷入負面情緒,隨後恢復平靜則屬於正常的情況,但如果長期處於情緒低迷的狀況,這時候自己或身邊親友要提早注意是否可能有憂鬱症的前兆。

如何判斷是不是憂鬱症?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5),診斷憂鬱症至少要有五個以下症狀,並且持續兩週以上,可能要注意:
  • 幾乎整天且每天心情憂鬱。
  • 幾乎整天且每天明顯對所有活動降低興趣或愉悅感。
  • 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或幾乎每天食慾降低或增加。(PS孩童需考慮無法達到預期體重。)
  • 幾乎每天都失眠或嗜眠。
  • 幾乎每天精神動作激動或遲緩(別人觀察到)
  • 幾乎每天疲倦或無精打采。
  • 幾乎每天自我感到無價值感,或者有過度或不恰當的罪惡感(可能達妄想的程度;不僅是對生病自責或內責)
  • 幾乎每天思考能力和專注力降低,或是猶豫不決。
  • 反覆想到死亡(不只是害怕死亡),反覆有自殺意念而無具體計畫,或有自殺舉動,或是有具體的自殺計畫。
除了上述所說的症狀,想要透過更具體的行為判斷,可觀察到家人或朋友有明顯的活動力降低,變得不想上學或不想工作,對任何事都興致缺缺,都有可能是憂鬱症前兆。

憂鬱成因兩大面向

 
生理面向 心理方面
  1. 遺傳:家族病史有憂鬱症患者,通常直系親屬
  2. 大腦分泌異常
  3. 疾病(例如癌症、失智症)引發憂鬱
  1. 經常出現負面思考
  2. 童年創傷
  3. 重要他人過世
  4. 生活壓力事件
 

憂鬱症的治療方式

常見方式通常是「藥物治療」與「心理諮商」互相搭配:
  • 藥物治療
    • 主要是抑制大腦過多分泌神經傳導物質。
  • 心理諮商
    • 探索造成憂鬱的成因,並尋找相對應的策略,重新建造新的自我。
只透過一種治療方式很難走出憂鬱,而目前實務上以上述兩種方式互相搭配比較能改善憂鬱的狀況。

如何陪伴身邊憂鬱的家人朋友?

有時憂鬱症患者未必意識到自己有這些症狀或者抗拒承認而拒絕就醫。
目前台北市各區有設置健康服務中心,有就醫需求時,可電話聯繫表達需要醫護人員到家初診的需求,但僅限於拒絕就醫的情況。
 
台北市聯絡窗口
行政區     承辦人     聯絡電話
北投區     曾護理師     28261026轉7275
士林區  
王護理師   28813039轉7173
大同區 葉護理師     25853227轉6638
中山區     周護理師    25014616轉6356
松山區     許護理師     27671757轉6063
內湖區   林護理師   27911162轉7066
萬華區  朱護理師   23033092轉6755
中正區     邱護理師  23215158轉6539
大安區     黃護理師(心理衛生)    
吳護理師(長者心理健康)
  
27335831轉6227
27335831轉6256
信義區 朱護理師    27234598轉6138
南港區  田護理師     27825220轉6937
文山區     詹護理師     22343501轉6835
這時只需要一通電話,把您的困擾說出來,會有專人協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