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聽到躁鬱症,認為可能是情緒起伏很大的人,有時會處於情緒興奮的狀態,有時又會過於低落,和憂鬱症的差別會在哪邊?由這篇詳細的介紹!
正常情緒波動VS不正常情緒波動
在了解躁鬱症之前,我們先了解正常和不正常情緒波動通常是什麼樣態:
正常情緒波動 | 不正常情緒波動 | |
持續時間 | 短,心情好或不好 | 長,通常2-3週,最少4天-1週 |
特別事件 | 有特別事件被影響,容易有波動 | 沒特別事件也容易會有情緒波動的時候 |
病理症狀 | 不太會合併其他症狀 | 常合併失眠、胃口改變、焦慮等症狀 |
.png)
躁鬱症的病程
躁鬱症由兩種不同症狀組成,一種是躁期,一種是鬱期。
- 躁期:
- 情緒過度高亢,會變得過於自信或興奮,認為自己無所不能
- 講話速度變快
- 易暴易怒
- 過度投入某一件事,例如:不停採購,但恢復理智時反而感到後悔
- 睡眠變少,認為只要睡3-4小時
- 鬱期:
- 情緒低落
- 興致缺缺
- 自怨自艾
- 容易有罪惡感
這兩種症狀,在躁鬱症患者身上不一定都會出現,因此在實務上又分第一型和第二型躁鬱症:
類型 | 第一型躁鬱症 | 第二型躁鬱症 |
診斷必要條件 | 至少有一次躁症發作,並且維持一週以上 | 至少有一次或以上的重鬱症 |
伴隨症狀 | 大部分的患者第一次都以鬱症表現(常被誤診為憂鬱症),且鬱症跟躁症都有發作過 | 至少一次的輕躁症發作 |
以往比較容易觀察到的為第一型,而第二型不易察覺最主要原因是因為輕躁症並不會嚴重到影響患者平常社交行為或工作能力。
躁鬱症和憂鬱症的差異
躁鬱症通常有鬱症的部分,所以時常會先誤診為憂鬱症,但事實上兩者發作的症狀不同之外,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
類型 | 躁鬱症 | 憂鬱症 |
症狀 | 躁期+鬱期 | 多為鬱期 |
行為 | 自傷+傷人的風險比憂鬱症高 | 自傷風險高 |
病程 | 首次發病約在青春期 | 成年之後,大約20-40歲左右 |
病識感 | 不會覺得自己有問題,所以容易延誤就醫 | 容易悲觀,所以會意識到自己狀況不佳 |
治療方式 | 使用精神安定藥物 | 使用抗憂鬱藥物 |
對於躁鬱症有初步認識之後,會發現和憂鬱症表現狀況不一樣,會幫助我們更有病識感,也可以觀察身邊家人朋友行為突然和平常不太一樣,協助就醫描述病況,才能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