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從懷孕到生產經歷了生心理的變化(懷孕過程的荷爾蒙變化或者夫妻關係的親密度等等),容易影響情緒,依據黃麗華(2021)所撰文章指出臺灣婦女產後憂鬱症的盛行率為26.2 ~ 42.9%。
產後憂鬱的可能原因
- 生理因素:孕期中女性荷爾蒙變化劇烈,以及產後的身體不適,例如剖腹傷口、惡露或身形的變化,都有可能是引起憂鬱的因素。
- 心理因素:媽媽認為自己無法照顧好小孩,或者擔心自己身材無法恢復。
- 社會因素:社會大眾期待要維持「好媽媽」形象,婆媳問題和婚姻關係也會影響產後的狀況。
名稱 | 產後情緒低落 | 產後憂鬱症 | 產後精神病 |
盛行率 | 約30-80% | 約10% | 低於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 |
常發生時間 | 通常出現於產後3-4天 | 通常出現於產後6周內(少數於一年後發生) | 通常出現於產後2周內 |
病程 | 通常幾天就會消失 | 持續數週甚至數個月 | 持續數週甚至數個月 |
症狀 |
|
|
|
因應方式 | 屬於暫時性症狀,通常不需要就醫若症狀持續超過兩週,便須要進一步尋求醫療協助 | 如果有疑似的狀況,須接受醫療協助 | 如果有疑似的狀況,須接受醫療協助 |
如何自我檢測產後憂鬱?
最常使用的是「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是全球公用評估孕期及產後檢測之量表。生產過後的媽媽,如果發現有情緒低落的情況且持續一陣子,透過量表可以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態。
哪些人是產後憂鬱症的高危險群?
- 平時有嚴重經前症候群或經前不悅症的族群
- 懷孕過程中有憂鬱或焦慮的人
- 第二胎產後憂鬱發生的機率比第一胎高
- 年齡限制:超過35歲以後,體內荷爾蒙分泌下降,發生產後憂鬱症的風險也就升高。
- 懷孕過程中遭遇到重大事件,例如:家人過世、失去家中經濟支柱或者家庭感情不睦
- 懷孕或生產過程中有併發症,早產或者妊娠高血壓
媽媽要如何照顧自己?以及身邊的人可以提供什麼支持?
- 自我照顧:
- 適時攝取對的營養:
營養素 哪些食物可以攝取 色胺酸 小魚乾、牛奶、香蕉 葉酸 菠菜、杏仁、雞肝、豬肝 維生素 B6、B12 紫菜、豆類、蛋黃 海魚油的Omega-3 鮭魚、鮪魚、鱈魚 維生素D 黑木耳、鮭魚 - 隨時調整情緒,不過度要求自己做完美媽媽。
-
之前有憂鬱病史的女性,備孕時可以事先詢問身心科醫生,定期追蹤身體狀況。
- 伴侶及家人可以做的事:
- 做好保暖:幫產婦準備襪子或薄外套,另外產婦大量流汗的時候,協助更換乾爽的衣服。
- 飲食:通常生產完,產婦會需要熱湯或者溫熱的流質食物,可以幫忙準備。
- 充足的睡眠:產婦生產完通常還要育兒,反而減少了睡眠的時間,這時可以減輕產婦育兒的時間,可以好好休息。